5,488 | 4 | 4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21世纪以来,学界掀起了一场重评《围城》中女性形象的热潮。这些研究有的探究《围城》中女性的婚恋观,有的从女性主义理论出发进行女性形象再解读,有的从思想内蕴及艺术研究方面总结女性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深化《围城》研究提供借鉴。
Abstract:[1]孙全胜.论《围城》爱情伦理的三重主题[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81~84.
[2]刘小红.论《围城》中女主人公的婚姻自觉[J].皖西学院学报,2010,(4):113~116.
[3]胡瑞香.《围城》女性符码和婚姻阶段模式解读[J].名作欣赏,2011,(33):31~32.
[4]王瑞娟,张秀芬.女人·婚姻·避难所——从《围城》和《中国式离婚》看女性的婚恋出路[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56~60.
[5]欧阳钦.一曲女性自我解放运动的悲歌——钱钟书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49~51.
[6]周倩倩,黄德志.围城内外的困顿——《围城》、《洗澡》中的女性形象比较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10,(9):42~44.
[7]刘国珍.突围与自困:《围城》中的两位女性知识分子[D].长春:吉林大学,2012.
[8]汤溢泽,李建南.《围城》:女性形象跌落的滑铁卢[J].理论与创作,1999,(4):54~57.
[9]李玲.《围城》的男性偏见[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8~12.
[10]彭勃.《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2005,(3):72~75.
[11]朱莉莉.芭比的哭泣——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89~91.
[12]代晓冬.《围城》中的女性形象再审视[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8~101.
[13]刘秀丽.钱钟书《围城》中作者女性偏见原因探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19~23.
[14]雷亚平.批评者批评自己的想象——围绕《围城》的“男权主义”与倪文尖商榷[J].天中学刊,2009,(1):69~72.
[15]李亚博.《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安顺学院学报,2009,(2):22~25.
[16]沈恒娟.论钱钟书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J].黑龙江史志,2009,(18):96.
[17]常凌翀,符银香.解读《围城》对苏文纨的男性偏见[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10):1~5.
[18]李小芳.钱钟书《围城》中女性偏见意识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92~93.
[19]郝琴.女性视角下的《围城》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0]李秀蓉.论钱钟书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60~64.
[21]李秀华.浅析《围城》中的知识女性形象[A].2012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2012.
[22]尚福星.论《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56~158.
[23]何冰冰.《围城》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演变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24]李明浩.性别视域下的《围城》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
[25]田野.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现实意义[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等,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27]刘思姗.论《围城》中的女留学生形象[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4):17~21.
[28]温纬.《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J].城市学刊,2015,(6):121~122.
[29]贾宝珠.浅析《围城》中的女性形象[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57~158.
[30]郭彦魁.《围城》中女性形象扫描[J].新西部(理论版),2016,(5):110~111.
[31]巩凤华.《围城》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苏文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1 230.
[32]靳武稳.浅析《围城》中知识女性孙柔嘉艺术形象的塑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168~169.
[33]丁雪梅.复杂的“天真”——唐晓芙人物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2017,(12).
[34]杨新生.《围城》中知识女性的现代思想意识及其悲剧根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5):166~168.
[35]姚莉.《围城》中的女性形象与宿命[J].重庆与世界,2011,(7):61~62.
[36]余红梅,黄勇.《围城》中大龄知识女性的心理解读[J].中华文化论坛,2015,(1):78~81.
[37]方道文.《围城》四女性[J].河北学刊,1994,(4):55~58.
[38]图雅.《围城》语言的幽默讽刺艺术[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29~31.
基本信息:
DOI:10.16751/j.cnki.hbkj.2017.06.010
中图分类号:I207.42
引用信息:
[1]梁梦荻.21世纪以来《围城》中女性形象的研究述评[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37(06):40-44.DOI:10.16751/j.cnki.hbkj.2017.06.010.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