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5, v.45 1-8
20世纪以来江西诗派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19ZDA253)
邮箱(Email):
DOI: 10.16751/j.cnki.hbkj.2025.05.008
摘要:

20世纪江西诗派的专题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32年,截至2019年,共有1 370项研究成果。从年度成果量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以来的江西诗派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1932-1950年为起步阶段,成果量很少,江西诗派的研究不成规模和系统。1951-1977年为第二阶段,成果量略有增长,但呈现出“内冷外热”的格局,即内地对江西诗派的研究相当冷寂,而港台海外相对热络。第三阶段(1978-1999),江西诗派研究逐步回暖,成果量明显增多,作者队伍显著扩大,研究范围有较大拓展。第四阶段(2000-2019),江西诗派研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果量大幅增加,作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都有重大进展,形成了传播接受研究和诗法研究两大焦点。但江西诗派各成员研究的成果量分布很不均衡,有一半的江西诗派成员尚无专题研究成果。

Abstract:

Initiated in 1932,research on the Jiangxi Poetry School in the 20th century commenced relatively late, with a total of 1,370 research outputs documented by 2019.Analysis of the annual output volume reveals that scholarship progressed through four distinct phases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and beyond.The initial phase(1932-1950) yielded minimal output, characterized by research that was neither systematic nor substantive in scale.Subsequently, during the second phase(1951-1977),output increased modestly yet exhibited a pronounced pattern of "domestic dormancy versus international activity, " wherein research within China's mainland remained relatively quiescent while scholarly engagement flourished significantly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overseas.The third phase(1978-1999) witnessed a gradual resurgence: output increased markedly, the cohort of contributing author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and the scope of inquiry broadened considerably.Finally, the fourth phase(2000-2019) marked a period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Output surged substantially, the authorial base widened further, and significant advances were achieved in both textual collation and theoretical inquiry, crystallizing two major research foci: studies on dissemination/reception and investigations into poetic methodology.However, scholarly attention across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e Jiangxi Poetry School remains highly uneven, with half of its members yet to receive dedicated attention.

参考文献

[1] 春名好重.黄山谷の尊重[J].书论,1988(24).

[2] 赵铁寒.黄山谷的谪居生活——读《宜州乙酉家乘》[J].大陆杂志,1953(2).

[3] 尤信雄.清同光诗派与江西诗派渊源考[J].中华诗学,1970(4).

[4] 胡传安.杜甫对江西诗派之影响[J].淡江学报,1974(3).

[5] 合山究.论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J].九州中国学会报,1970(5).

[6] 胡可先.黄庭坚词系年考证[J].文献,1998(4).

[7] 佚名.释常谈[M]//陶宗仪.说郛.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76册,1985.

① 参见刘德汉《两宋文学论著集目正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②费海玑:《黄山谷的证言》,《醒狮》.1975年第12期;王壮为:《黄山谷及其书法》,《“中央”月刊》.1975年第5期;中村文峰:《黄山谷居士》,《中国文学论考》.1975年5月号。

③曾昭岷:《入于苏而又出于苏的黄庭坚词》,《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王毅:《〈黄庭坚家世考〉订补》,《文献》.1988年第3期;谭绍鹏:《黄庭坚贬宜山及在宜创作》,《学术论坛》.1988年第4期;朱仁夫:《黄庭坚美学追求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

④陈兆鼎:《陈后山年谱》,《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第十年刊》(1937年1月);吷庵:《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考》,《同声月刊》.1943年第1期。

⑤赵仲邑:《黄山谷五言诗句法研究》,《国文月刊》.1943年第22期;罗根泽:《黄庭坚的诗学方法》,《中苏文化》.1946年第1期;黄楚侨:《黄山谷诗论评述》,《京沪周刊》.1948年第4期。

⑥怀辛:《关于陈后山的几首逸诗》,《光明日报》1962年2月25日《文学遗产》副刊;刘大杰:《黄庭坚的诗论》,《文学评论》.1964年第1期。

⑦吴晟:《山谷诗词的谐趣品论》,《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3期;吴晟:《黄庭坚文艺审美观及其文化精神》,《广州师院学报》.1995年第3期;吴晟:《黄山谷诗词修辞手法叙要》,《广州师院学报》.1996年第3期。

⑧潘达:《谢逸卒年小考》,《文学遗产》.1987年第2期;王兆鹏:《江西派诗人谢逸、谢薖、韩驹生卒年考实》,《文献》.1993年第4期。

⑨受数据来源的局限,这个统计数据,只是祖国内地的成果量,不含港台地区和海外的成果量。

⑩邱美琼:《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本预结构》,《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邱美琼:《黄庭坚诗歌传播与接受的文化语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7期。

(11)龙延:《山谷词与禅》,《中国韵文学刊》.2003年第1期;龙延:《黄庭坚禅观考略》,《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4期。

(12)陈志平:《“箭锋”之喻与黄庭坚的诗学》,《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陈志平:《山谷词系年考证商榷》,《暨南学报》.2005年第5期。

(13)郑永晓:《论黄庭坚学陶诗》,《文学遗产》.2006年第4期;郑永晓:《南宋诗坛四大家与江西诗派之关系》,《南都学坛》.2005年第1期。

(14)吴晟:《黄庭坚“以剧喻诗”辨析》,《文学遗产》.2005年第3期;吴晟:《南宋理学家与江西诗学的离与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莫砺锋:《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与周裕锴兄商榷》,载《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15)邱美琼:《黄庭坚诗歌在金元的传播》,《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郑永晓:《黄庭坚诗歌在宋代的传播与刊刻》,《南都学坛》.2006年第3期;何振:《论江户诗坛对江西诗派的接受》,《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4期。

(16)曾明:《吕本中“活法”说文本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曾明:《吕本中“活法”说探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曾明、王进:《吕本中诗学“活法”说考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7期。

(17)由于部分论文一篇涉及几个成员的研究,都分别统计,故合计的数据为1408项,大于实际成果总量的1370项。

(18)与周振甫成果一样多的钱锺书,8项成果实出自《谈艺录》一部书,无从计算其投注度。

基本信息:

DOI:10.16751/j.cnki.hbkj.2025.05.008

中图分类号:I207.22

引用信息:

[1]王兆鹏.20世纪以来江西诗派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25,45(05):1-8.DOI:10.16751/j.cnki.hbkj.2025.05.008.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19ZDA253)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