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5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特稿

20世纪以来江西诗派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

王兆鹏;

20世纪江西诗派的专题研究起步较晚,始于1932年,截至2019年,共有1 370项研究成果。从年度成果量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以来的江西诗派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1932-1950年为起步阶段,成果量很少,江西诗派的研究不成规模和系统。1951-1977年为第二阶段,成果量略有增长,但呈现出“内冷外热”的格局,即内地对江西诗派的研究相当冷寂,而港台海外相对热络。第三阶段(1978-1999),江西诗派研究逐步回暖,成果量明显增多,作者队伍显著扩大,研究范围有较大拓展。第四阶段(2000-2019),江西诗派研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成果量大幅增加,作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文献整理和理论研究都有重大进展,形成了传播接受研究和诗法研究两大焦点。但江西诗派各成员研究的成果量分布很不均衡,有一半的江西诗派成员尚无专题研究成果。

2025 年 05 期 v.45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汉魏六朝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建设”(19ZDA253)
[下载次数: 2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政治经济与法律

民国初中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与发展

舒习龙;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于五四时期,它是以西方输入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将其作为崭新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来解读历史的变动和社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历史学的转型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史最醒目、最具有革命性的史学流派,它在构建宏大叙事和解释历史方面具有其他史学流派不具备的优势。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史学作品大多属于“史论”,只能称作唯物史观史学,可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草创。初步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融合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辩证法、经济基础论和阶级分析观点,并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深入研究中国社会性质和分期等重要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成熟时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致力于唯物史观派的方法论建设,并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社会的迫切问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专门史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2025 年 05 期 v.45 ;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史学学人日记视域下近代史学转型与表征研究”(18BZS012)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理论回应与挑战应对

高一飞;汪灏;

当前,裁判文书上网遭受理论质疑和实践挑战。质疑的观点认为,裁判文书上网制度改革局促、动因不明,应当回归追求司法公正的本位价值,弱化甚至摒弃其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功能。现实挑战表现为,裁判文书上网率呈现断崖式下降,并且存在规范性问题,社会治理功能难以体现。理论上,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的改革并不局促,具有参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众多社会治理功能,人民法院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应当通过裁判文书上网充分参与社会治理。实践中,应当公开裁判文书的个人非隐私信息,规范裁判文书上网程序,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其追求司法公正与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

2025 年 05 期 v.45 ;
[下载次数: 2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文史研究

论汉水文化及武当道教思想对王世贞后期创作的影响

王艳;陈俊彦;

明代文坛盟主王世贞声望显赫、才学富赡,对明代中晚期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考察其文学思想及创作成为明代文学研究热点。纵观王世贞一生,在万历二年(1574)至万历四年(1576)出抚郧阳期间,由于受到汉水文化浸染,武当道教影响,其思想及创作发生了较大转变:在精神层面上,从儒家思想主导到儒释道兼容并包;在文学观念上,从专意复古为主转向试图调和“复古”与“性灵”的关系;在创作风格上,由雄浑刚健转向平淡自然。抚郧是王世贞创作历程的重要节点,对此期间受到的汉水文化及武当道教思想影响进行考察,有助于全面客观认识王世贞后期创作。

2025 年 05 期 v.45 ; 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数字人文时代古典诗词生态情境教学模式研究”(2022461)
[下载次数: 2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共和国成立初期电影中的知识分子改造问题——以1950年前后的几部电影为中心

王亚平;

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电影中的知识分子改造问题进行详尽考察时,《民主青年进行曲》《思想问题》《走向新中国》《腐蚀》《我们夫妇之间》《夫妇进行曲》等1950年前后的几部电影值得认真分析。这些影片非常集中地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改造的重要主题,即一方面涉及“民主青年”的思想转变问题,另一方面则更多涉及“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改造问题,此外不容忽略的是,这些影片背后所触及到私营制片厂的电影生产问题。这些都构成了共和国初期电影工作的重要议题。

2025 年 05 期 v.45 ;
[下载次数: 2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闻与传播研究

乡愁档案视角下鄂南乡村文化振兴的载体打造路径研究

李明;

以乡愁档案为视角,聚焦鄂南地区乡村文化振兴问题,分析鄂南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聚集现状与载体建设情况,梳理咸宁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资源聚集与载体打造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于乡愁档案视角的咸宁乡村文化振兴资源聚集与载体打造路径,将乡愁档案保护与乡村文化振兴有机结合,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提升地方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2025 年 05 期 v.45 ; 2023年湖北科技学院咸宁研究院开放性课题“乡愁档案视角下咸宁乡村文化振兴的资源聚集与载体打造路径研究”(XNYJY2023012)
[下载次数: 2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助力学科发展研究——期刊论文视角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石春蓉;

在信息技术迭代的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已成为高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的核心方向,亦是提升高校学科竞争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以中国知网2010-2025年收录的508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文献计量可视化工具,从年度发文趋势、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和研究热点等四个维度,系统剖析国内高校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助力学科发展的研究现状与演进路径。研究发现,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主要通过物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的深度应用、智慧型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智慧馆员专业能力的优化,赋能学科建设。同时,研究指出,未来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亟需深化与智慧校园的协同融合,通过构建动态化的学科资源配置机制、打造基于用户画像的精准服务体系,实现服务质量的全面跃升,为高校学科发展筑牢资源与服务支撑体系。

2025 年 05 期 v.45 ;
[下载次数: 72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师教育研究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弘扬路径

季爱民;辛文馨;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从生成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汲取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承继了教师教育的历史脉络,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文化。从价值意蕴来看,弘扬教育家精神有助于加快教师之“理”、“器”、“知”现代化,促进建设教育强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实践指向来看,新征程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巩固壮大舆论影响力,强化榜样引领作用,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造就一批批新时代教育强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025 年 05 期 v.45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美好生活话语体系构建研究”(23YJC710120)
[下载次数: 11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师伦理困境的表征、归因与纾解——基于网络社群直接评论的文本分析

覃奋;侯阿冰;

随着近些年师德失范案例的频发,教师伦理困境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以网络社群上的直接评论为数据来源,深入剖析教师伦理困境的公众观。结果发现,教师伦理困境表现为学校情境中抉择的“左右为难”、社会情境中身份的“偶像黄昏”与家庭情境中精力的“分身乏术”;教师伦理困境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教育配套政策的缺欠、教师角色定位的模糊以及学校管理模式的失衡。基于此,需从维护社会舆论平衡、提高教师职业待遇、重构教师伦理认知与修订学校管理制度等方面寻求解决教师伦理困境的实践路径。

2025 年 05 期 v.45 ;
[下载次数: 5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专业与课程建设

大学英语教学数字化转型现状——基于湖北省四所民办院校教师数字素养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

王若男;曹勇波;

数字化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是推动教育教学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唱响已久,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数字化现状仍未为可知。本研究参照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内涵,设计了从专业素养、教学素养和促进学习者三个维度出发,包含20个问题的李克特量表问卷。通过对来自于湖北4所民办高校122名大学英语课程专任教师有效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专任教师数据分析能力不强;教师课堂教学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度不深;学生合作产出分享信息的主动性不够。针对相关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对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提升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025 年 05 期 v.45 ;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23年度规划课题(学校发展类)“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数字素养融合研究”(CANFZG23501); 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英语写作思维与AI应用能力协同培养模式研究”(2426)的阶段性成果
[下载次数: 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