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3期
鄂南优秀传统文化在剪纸艺术传承中的包容性研究
向宏年;鄂南优秀传统文化可归纳为至美至善、行善积德、勇敢智慧、自强不息、勤劳执着、开放包容、钟灵毓秀、自信坚守等多种文化主题;剪纸艺术的创作主体、受众、技法形式和内容主题也十分广泛。因此,二者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特征。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利用剪纸艺术传承鄂南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性的多种策略:操作性极强的“折剪”通用策略;完满造型和吉祥构图元素有机融合的策略;方正劲爽的剪纸造型风格服务革命主题的策略;以本地剪纸相关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鄂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灵活多样的剪纸技法和造型契合其他主题的策略等。旨在利用好剪纸这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讲好鄂南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性的故事,让鄂南优秀传统文化和剪纸艺术双向发力、互生共赢,从而增强鄂南优秀传统文化包容性传承的辐射张力。
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咸宁市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张侠;黄翠萍;杨建宝;罗菊英;冯丽;通过对咸宁市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梳理,发现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咸宁养老“家景”虽好但“家境”艰难,招收“人员”虽多但养老“人才”缺少,养老“主力”明确但“助力”不足及养老政策措施较多但缺乏具体明确性四个方面,根据“十四五”时期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方向,针对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分别从立足学校培养“一个根本”,着力社会培训“六项工程”,打造健康产业“咸宁品牌”,改变当前对于养老护理员的普遍印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对于养老行业的兴趣、倡导志愿服务,短期规划,中长期规划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主客体关系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李笙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主客体双方在网络空间里进行思想交往和教育引导活动时结成的互动关系。在智媒时代的洪流中,教育内容的共创与共享、教育时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教育过程的个性化与智能化等,影响着教育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和角色定位,给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时代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引发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互动结构出现缺位、移位、错位等问题。鉴于此,应不断优化主客体要素,通过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引导力、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能动性、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协同作用等三个维度,建立和谐、平等、互动的主客体关系,以此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
大数据赋能乡村振兴画像系统构建研究
周慧珍;乡村画像作为乡村发展深度剖析的利器,其主要是对乡村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刻画,勾勒乡村发展的多元面貌,揭示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未来趋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画像与乡村振兴发展有机融合,为实时分析与精准挖掘这些乡村发展全貌和特征属性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可能。本文立足乡村振兴发展实际,基于大数据画像的视角,构建乡村振兴大数据画像系统的理论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挖掘、乡村画像模型构建和乡村画像评估等六大模块,以期准确把握乡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所在,助力深入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实施和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利川市M村的调查
程畅;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提升是实现乡村生态宜居目标的核心部分,它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利川市M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当前人居环境改造存在的三大困境:村民认识不足、经济激励机制不充分、环境治理的短期性和表面化。文章提出,通过凝聚治理共识、激发经济参与和培育基层自治,可形成协调一致的发展态势,进而构建起长效的治理机制,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目标的实现。
养老诈骗犯罪的现实特点与防范对策
张通;实证研究显示,养老诈骗案件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程度、人口数量高度正相关,案件高发时段与金融监管政策相关性高,金融领域高发,受害人数多、经济损失大,需追缴违法所得或责令退赔的案件多,重刑率高的特点。究其原因: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行业监管不完善、正规养老金融产品及养老服务供给不足、行刑冲突与追赃挽损难。对此,防范养老诈骗犯罪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联动协同治理机制、建立老年人关爱与供给体系、提升司法打击与治理水平。
《默杀》中的群体沉默和个体反击
陈静;上映于2024年暑期电影票房榜单前三位的电影,《默杀》在电影叙事上延续了柯汶利导演《误杀》的风格,讲述了某女中学生林惠君被霸凌致死后真相被掩盖,痛失挚友的女孩小彤与丧女的父亲林在福联合设局复仇,手刃罪犯的故事。除了悬疑丛生、剧情翻转的精彩之外,这部电影的成功更多的来自导演对遮蔽和掩盖真相的群体沉默的反思,对冷漠人性的拷问,对道德缺失的批判。
《诗经》怀人诗两性书写研究
赵婵;怀人诗是《诗经》的重要体裁之一,不仅开后世怀人文学的先河,而且为后人提供了“观诗”以“问俗”的窗口。男女不同的性别身份与社会身份,使《诗经》的“怀人”同题吟咏体现出巨大的书写差异:男性视角怀人诗,主题内容较为单一,男性情感强在场,女性形象符号化、人格不独立;女性视角怀人诗,主题内容丰富多元,女性情感细腻纯粹,男性形象丰满立体、人格独立。《诗经》以大相径庭的两性书写,在文学史上第一次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上古社会男女两性生存、生活的差异与话语视角的不同,并由此形成鲜明的两性文学书写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形成诗经式书写模式,并且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诸如“香草美人”意象、借景抒情书写方式与“代言体”的创作。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新乡贤文化传播现状及对策研究
杜若晗;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推动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既包括经济层面更应该包括文化层面的振兴,作为乡村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新乡贤文化显现出其独有的吸引力和振兴的内驱力。通过分析湖北新乡贤文化传播现状,探讨其在传播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并结合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使得湖北新乡贤文化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湖北乡村全面振兴。
新时代高校书香校园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
昌檀;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探讨学风建设如何推动新时代高校书香校园建设的路径。学风建设通过规范学术行为、激发学术热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高校书香校园建设则推广阅读文化、丰富阅读资源。学风建设与高校书香校园建设相互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共同作用,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面对阅读习惯培养、教师教学理念、资源配置不合理及社会就业压力等挑战,提出明确学习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资源配置等策略,构建充满书香气息、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全面发展。